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这位玩转金融的“状元实业家”,摩登经营理念一箩筐 正文

这位玩转金融的“状元实业家”,摩登经营理念一箩筐

2025-04-05 07:13:53 来源:新闻矩阵网 作者:天青 点击:4038次

文│毛志辉在践行“实业救国”理想的过程中,清末明初实业家、政治家张謇清晰认识到银行对于实业的巨大作用,认为实业发展“当求助于金融”,并身体力行,通过参股近代银行、创办淮海实业银行、任事交通银行等方式,参与到银行运作的实践中,为推动银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PART1参股近代银行张謇张謇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就开始进行股份制的实践,其对股份制的探索和贡献,在当时鲜有人与之相颉颃。他推崇英、法、德等国的金融体制,并主张将股份制导入银行业,建立股份制银行,认为“银行之性质,纯然一私家公司,所以坚商民之信,而利商业之用也”。他自己也不断加大对银行的投资,扩大在银行中的股份,参股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1916年6月,中国银行面临停兑危机,张謇被众股东推举为股东联合会会长,可见其在中国银行的股份不菲,而且本人也深孚众望。1922年5月,交通银行面临危机,张謇也被推选为股东联合会会长,并在6月当选为交通银行总理,可见其在交通银行的股份至少为400股(每股库平银100两)以上(符合《交通银行则例》对总理人选的规定)。1920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在中国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股份分别达到14.33万两和7.25万两。1921年,张謇应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之请,将在中国银行的股份增加到40万元;他还将通隧全厂房屋、生财、机器作抵,向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借款10万元;大生二厂在中国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股份则分别为7.4万两和3.7万两。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南通博物苑藏)张謇之所以积极投资于近代银行,一方面,是他对银行股份制设想的具体实践,可以为他带来不菲的股息。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股息1921年就达到7238.75两,1922年则达到7391.374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动大生企业的押款和融资。1923年,大生一厂在交通银行的押款为14万两,在四行联合处的押款为30万两;大生二厂在中国银行的押款为27.8万两,在中华银行的押款为1万两;大生副厂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押款为40万两,此外,在金城银行、中南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等也均有押款。通过投资近代银行,在张謇的大生企业和银行之间,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事实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当股东遇到资金上的困难时,各大银行都乐于施予援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都长期向大生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浙江兴业银行则对南通大生纱厂经常放款,每逢张三(张詧)或张四(张謇)告急求援,几乎没有回绝过。PART2创办淮海实验银行淮海实业银行前的合影。前排左一为张謇、前排右一为张詧,前排左二为张孝若张謇在20世纪初就曾筹划设立南通劝业银行及盐业银行,担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后又曾在1914年提出设立实业银行计划,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搁置。1918年1月,上海金融界拟在南通设立银行的堆栈,张謇有感于“南通金融实权操自外埠”,“金融牛耳执之他人之手”,“欲巩固实业,非先自组银行不可”,“与其人代我谋,而受制于人,何如早自为谋”,遂与其兄张詧召集南通、崇明、海门三境花纱布业各商董,筹议集股成立淮海实业银行。在张謇的亲自规划下,各实业公司联络一气,作为南通“金融之总汇”的淮海实业银行总行于1919年11月在南通开幕,资本定额五百万元,随后在上海、苏州、唐闸、扬州、镇江、海门、东坎等地设立分行或办事处。开业之初的淮海实业银行气象不凡,其上海分行的行屋即是自行建筑的洋房,位于九江路上,当时被称为“通海实业机关上海第一之新建筑”。淮海实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存款、放款、贴现、受抵有价证券及代理南通地方公债。为服务南通地方,银行大量资金贷放到垦区。1920年底,淮海实业银行有储蓄存款十余万元,虽未获盈余,而在“银行林中,尚能维持现状”。1921年,张謇决定增加银行股本,还曾致信陈光甫、钱新之、张嘉璈、荣德生等人,请他们代招行股,并希望他们能亲自投资。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总经理张怡祖,字孝若,张謇之子不过,由于受到金融风潮及“南通纱厂、盐垦事业呆滞”的影响,1922年,大生各厂周转不灵,淮海实业银行也随之“业务日衰”,“渐有不能支持之势”,流动资金渐趋枯竭。在这样的局面下,1922年,淮海实业银行仍然认购了通泰盐垦公司债票36万元及垦田押款35万元,占淮海实业银行实收资本额70%以上,终致无法收拾。此外,上海分行也被大生各厂拖欠放款,海门分行则有大量无法兑现的企业股票押款,也让淮海实业银行的经营雪上加霜。1924年,淮海实业银行关闭了各分支行处,仅保留海门分行;1925年,所有业务停歇。张謇一贯主张银行应该走专业化道路,设立各种专业银行,明确专业分工;银行组织应该股份化,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淮海实业银行作为一家由各实业公司集资募股成立的以服务南通实业为目的近代银行机构,是张謇银行现代化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淮海实业银行的存续时间不长,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缺乏一批具有现代银行经营理念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民族工业备受摧折的形势有重要关系。PART3任事交通银行1922年,经历了第二次挤兑风潮的交通银行实力受损,经营崩溃,命悬一线。5月,受钱新之、谢霖、汪有龄等交通银行董事、股东的邀请,张謇出任了交通银行股东联合会会长。随后,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张謇被选举为交通银行总理。担任交通银行总理后,张謇虽不到行视事,却十分关心交通银行的发展,与协理钱新之、总秘书谢霖、沪行经理盛竹书、宁行经理李耆卿等时通信息,运筹帷幄。他有心重振交通银行事业,支持钱新之、谢霖等通过改组总管理处、改变经营方针、改订发行制度、改设行务会议、改善放款办法等措施,大兴改革之风。一方面,整旧营新、培植元气,“脱离一切政治的关系,专办理纯然之银行实业”,努力从原来北洋政府的财政附庸转变为独立的商业银行,并且“纯采稳健主义,……日以培养实力”;另一方面,更张发行、业务公开,以“发行独立、准备公开”取信于社会,“知非改弦更辙不足以巩行基,昕夕研求谋所以根绝风潮之法,……而以实行发行独立、准备公开为唯一要旨”,使交通银行的经营得以维持稳定,并逐渐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还通过扩大商股的比重,有效加强了股东会、董事会的职权,并借以疏离与政府的关系,使交通银行逐步迈入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自主发展之路。张謇担任交通银行总理一年后,即取得了“整旧则略有端绪,营新亦日有起色”的效果,不仅行务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信用也得以逐步恢复和提高。通过改革,交通银行面貌一新,逐步恢复了其作为“中央银行”之一的地位和声誉。1924年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临时执政,梁士诒重获重用。梁士诒急欲重新掌控交通银行,甫一回到北京即致函张謇,向其施压,要求让出交通银行总理一职。1925年5月,交通银行股东大会在北京银行公会召开,张謇派徐静仁赴会,报告就任后办理情形,并提出辞职。张謇在交通银行总理的任期,虽然仅仅维持了三年就匆匆划上了句号,但其经营理念却在此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续,交通银行商业化发展的方向也得以继续巩固。PART4张謇银行现代化实践的意义马小娟创作的《中国民族工业早期实业家张謇》(银行博物馆藏)张謇银行现代化的理念和实践,是其“实业救国”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中国银行业现代化体系的设想、对于银行经营的实践,符合近代银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当今的银行业和企业界仍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首先,张謇提倡银行组织股份化、融资渠道多元化,为引领银行商业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播下了启蒙种子。他主张“银行之性质,纯然一私家公司,所以坚商民之信,而利商业之用也”,应该由银行董事会按照现代经营原则管理银行日常事务;他提出银行资本应当多元化、社会化,由政府、社会、个人通力合作、共同出资,举办股份制银行,“各州县每邑多者,出公款三四万金,少者一万金,入江苏银行股”;同时,他也身体力行,以商股身份入股、投资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得到了可观的回报。显然,他的思想中已蕴含了“混合所有制”的理念,称得上是早期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探索者。其次,张謇践行银行发展专业化、银行服务实业化,为推动银行现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银行是“农工商实业生计之母”、“国民进化之阶梯”,因此,秉持“银行种类甚多,性质各别”的宗旨,倡导设立劝业、盐业、农业、治淮、实业等各种专业银行,明确行业属性,突出行业特色,服务行业发展;他主张淮海实业银行要服务于通海地方建设,为实业融通资金,而交通银行则“关系全国金融至巨”,要“理其纷,通其舛,理以救其弱,通以宁其乱”,通过商业化发展徐图元气复出、“以盈剂虚”。他对银行发展专业化的呼吁、对银行服务实业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在当时促进了银行与实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而且在今日也仍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再次,张謇还大力倡言银行体制系统化、银行管理法制化,促进了近代金融、银行体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他认为,要设立中央银行执行管理和调控功能,而专业银行则从事具体业务,通过“确立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庶几有实业之可言”;他还认为,实业之发达,“必恃有完备之法律,以为之监督保障”,而银行也同样需要法律引导和规范,“此等机关,非借法律不能发生,非有法律之保障,即发生亦不能巩固”。他“半生精力耗于实业”,而“求助于金融”和“乞灵于法律”始终是他视为的“一日不可缓”之事,其影响也及于当时中国的政商界和金融业。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曾表彰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对银行现代化的探寻和求索,也无愧于“先贤和楷模”的称号。他在银行业的探索实践,无论是银行组织股份化、银行发展专业化还是银行体制系统化,都应该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当然,张謇银行现代化的思想和实践必然也会有其明显的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应当从历史和时代出发去衡量与理解,而不可苛求于前人。“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作者:青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